|
|
近年来,吴堡县宋家川街道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聚焦乡村全面振兴,有力有序推进组织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整改治理、社会治理、文化繁荣等方面工作,绘就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聚集建强乡村振兴“战斗部”。一是建强工作体系。深入推动乡村振兴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健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包村领导-驻村队伍”四级责任体系,实行责任工作清单制,今年来组织到村督导3轮,通过点对点督导、村对村互查,全面补缺补漏、提质提效。二是织密社区治理。创建“送服务,办实事”和“睦邻迎宾”等特色党建活动,依托普法小课堂、道德大讲堂、法官工作室、睦邻议事厅等载体,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累计协调解决矛盾纠纷30起,解决群众诉求56件,受益群众500余人。三是打造清廉村居。依托“陕农经平台”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务实行电算化管理,实时掌握集体资产动态,使账务在阳光下运行。清廉村居方面,自2022年吴堡县廉洁文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达连坡村一直积极做出响应,认真部署,结合文化振兴工作,深度挖掘廉洁文化建设内容,开展清廉村居建设。设立文化长廊、村历史人文宣传栏、乡村振兴规划宣传栏、数字乡村平台、廉洁风险点示意图等板块,村民通过手机扫码即可了解村干部近期工作内容以及近期通知,还开设了群众点单、村委会接单模块,有效推动了基层高效治理,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实起来、强起来。 聚焦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源”。一是科学招商引资。发挥位于城区地理优势,分批次总投资330余万元,与吴堡县易禾服装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成立吴堡社区服装加工厂,提供就业岗位50个,人均工资2500元/每月。与街道办联合总社签订收益协议,每年为联合总社带来20余万元收益,由街道办统筹安排发展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二是发挥产业效能。将全办10个村、4个社区纳入千村光伏发电项目收益分配,夯实村集体经济收益基础。在刘家沟村、郭家腰村、辛庄村试验示范栽植21亩适宜本土生长的新品种辣椒,并与贵州老干妈辣椒供应公司洽谈,成熟后统一进行收购。制定了青梨产业管理办法和工作规划,同时下派农牧人才负责青梨产业基地的管护指导,先后建成青梨产业基地6处,共2023亩,全方面促进青梨产业增效。三是用好帮扶资金。盘活郭家腰村闲置厂房,重新规划改造为集洗筛产装储一体化的面粉厂,生产以“安全 绿色 无添加”为导向的面粉产品,每年固定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万元以上收入。 聚焦擦亮乡村振兴“新底色”。为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常态化,宋家川街道办以“八清一改”为抓手,以“四个到位”谋划推进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全力打造净美庭院、净美村庄、净美乡村。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工作专班,构建“班子成员抓统筹、机关干部抓督导、支部书记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积极发动党员干部、网格员、公益岗和群众力量,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工作格局。二是宣传引导到位。通过村内大喇叭、微信群、宣传横幅等形式,强化日常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做好“门前三包”,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带动群众热情参加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努力形成“党群齐心、干群合力、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推动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工作走深走实。三是提升整治到位。安排专人对公路沿线、村(社区)主干道、院落、河道沟渠、背街小巷、标准化厂房、垃圾填埋场等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巡回保洁,持续清底清盘,定期对辖区环境卫生开展“全覆盖”问题摸排、问题整治,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计划,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契机,对各村固废垃圾进行集中整治,今年对307国道沿线处土地、乱堆乱放区域逐个进行实地查看,落实整改措施。督促场地负责人实施绿网覆盖、硬化及围挡封堵、洒水等扬尘治理,协同有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随时发现随时整治,确保大气污染得到一定效果整治,环境卫生显著改善。四是示范引领到位。宋家川街道办以“公益岗位”为示范,争做整治标杆模范。结合年度乡村公益岗位聘用工作契机,精心选用了一批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的脱贫群众担任乡村公益岗位。经过培训后,迅速投入到人居环境整改治理的行列中,主要负责村内道路清扫、垃圾清运、绿化养护等工作。在集中整治阶段,各村(社区)组织党员干部以及公益岗位人员开展大规模的环境卫生清理行动,对进村道路沿线、辖区各个巷道以及田间地头等村内重点区域和难点问题进行片区划分、集中攻坚,推动村庄环境由“外在美”向“内在美”、“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同时,建立考核制度,落实奖励惩罚机制,奖优罚劣,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检查”的农村人居环境管护机制,确保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工作严要求、高标准、见实效。 聚焦夯实乡村振兴“强基石”。今年以来,宋家川街道办沿着以高效能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用党建引领这根“绣花针”穿起乡村治理的“千条线”,一直在优化乡村治理方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形成政府治理、社会参与、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着力勾画服务到位、管理有序、邻里和睦的乡村治理新风景。一是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紧扣“平安吴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主题,以“八五”普法等宣传活动为契机,创新举措,开展了一系列平安法治宣传活动,有力增强了群众法治观念和维稳意识,提高了群众参与依法治村(社)、主动创稳的积极性。今年以来,联合司法所围绕平安法治建设开展法治讲座3次、法治宣传活动9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在全办范围内有效营造学法懂法守法氛围。二是激发共管共治活力。加大矛盾隐患摸排,积极做好信访维稳矛盾化解工作。今年以来通过领导带案下访、公开接访,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7件,历史遗留问题2件;结合“八五” 普法工作要求,积极宣传宪法、民法典等与社会治理紧密关联的法律和法规等,开展集中宣传工作3次;用好人民调解员,实现人民事人民调,及时化解居民之间小矛盾。 聚焦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一是传承民俗文化。以“陕北过大年”等传统民俗活动为契机,通过独具特色的民俗节目,营造喜庆文明的节日氛围、展现传统民俗的文化魅力,以艺术触动情感、以传统促成共识,在集体参与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增强文化认同、厚植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精神力量。二是深耕文明沃土。以宋家川街道办事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主阵地,开展政策宣讲、帮扶慰问、典型评选、节日庆祝等丰富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50余次,送思想、送温暖、送文明、送风尚、送文化,满足居民群众日渐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赋予乡村文明新的时代内涵。三是坚持典型引领。通过重要节点开展主题活动和选树先进、表站奖励、鼓舞干劲,以典型引领逐渐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励和动员广大党员提振精气神、激扬决胜力。 |
|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
联系人:张会利 手机:13506381032
联系人:张龙旭 手机:13608919610
电 话:0537-4223096
地 址: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圣诚路7号